一個大學生就開始創業的故事;「 唯有教育是不可取代的,從教育扎根推廣無人機自造課程,同時在課程裡搭配銷售零組件,教導如何從設計到組裝機體才是王道。 」

做一件事情要想三步遠,ArkLab創辦人張東琳在無人機體現創客精神

無人機被視為未來的明星產業,根據市場研究機構Gartner研究報告指出,預估到2020年無人機產值將超過112億美元市場規模。

無人機應用層面相當廣泛,包括無人機運送貨物、環境安全巡視、娛樂休閒空拍等。很多人以為臺灣在無人機運用上偏向休閒娛樂,例如電影《看見台灣》就利用空拍捕捉臺灣山林之美,路跑或遊行等大型活動也藉著無人機空拍來捕捉現場盛況。事實上,臺灣早有人利用無人機做環境監測,他就是航見科技創辦人張東琳。

▲ArkLab飛行學院、航見科技創辦人張東琳

展現創客精神,利用無人機做水質監測

ArkLab飛行學院、航見科技創辦人張東琳從小就展現創客(Maker)精神,由於喜歡動手做,考慮到技職學校較一般大學的實務課程多,內壢高中畢業後即選擇國立虎尾科技大學動力機械系就讀;在大三時,他就以多旋翼無人機作為載具,開發出一套水質監測系統。

張東琳說,在雲林就學期間,發現附近河川水質汙染相當嚴重,搜尋相關資料後,發現臺灣流域中受污染的比例已高達64.2%,然而水質監測作業每月只有一次,主要原因就是每次監測作業需要耗費大量人力成本,當時他就在想如何利用新科技來做到自動化即時監測。

大二時他接觸到Arduino,在這個強調技術共享的開發平臺上,軟體原始碼與硬體電路設計圖都屬於開放機制。他運用開源軟硬體資源結合全球衛星定位系統(GPS)與全球行動通訊系統(GSM)模組,在無人機裝上感測器,再加上Google Earth所提供的地理資訊,以即時取得水質資訊。

這套水質汙染即時無人機監控系統可分為三大部分,包括無人飛行載具、水質監測系統與整合監控介面,使用者可透過遠端監控來操控無人機自動化投放與回收無線水質感測模組,隨時呼叫感測器即時回報所在地的GPS座標與水質資訊,當偵測出水質異常時,即時回報以達預警功能,這是張東琳的第一個無人機應用。

在虎尾科大就讀期間,張東琳除了開發水質汙染即時無人機監控系統外,也研發農地自動化趕鳥農保機,利用無人機假扮農保機驅趕鳥群減少農作物損害,以及環狀顯示飛行廣告燈等多項專案,並成立ArkLab飛行學院,出版多旋翼自造手冊書籍,以及舉辦無人機飛行器障礙賽等各項活動,將自造者與無人機教育結合,落實無人飛行器在日常生活的各項應用,拉近民眾與天空的距離。

從教育扎根,推廣無人機自造課程

2015年張東琳大學畢業,考取中央大學動力機械工程研究所,同年創立了航見科技,那一年美國消費性電子展(CES)第一次開設無人機專區,引發各界對於無人機商用市場發展機會的探討,被視為是無人機市場起飛的一年。

「在學期間創業是一個打帶跑的戰術。」張東琳強調,從研發各種無人機開始就體認到,未來如果要投入無人機應用開發,就不能只是產品原型,更需做成產品,唯有創業一途才能實現。既然如此,創業就要趁早,儘管對於創業所需要的各種知識還很生疏,但他抱著學校有很多教授可以請教,同時可以邊做邊學的樂觀心態,在2015年10月創立航見科技。

航見科技定位為 無人機系統整合應用的研發導向公司 ,ArkLab飛行學院是航見在科技教育的一個品牌。剛開始時的營運模式以販售Arduino四軸飛行器相關零組件與產品為主,開設ArkLab無人機設計與開發課程為輔;目前則以ArkLab課程為主,產品則搭配在課程裡銷售,而會有這樣的營運模式改變,源自於2016年2月的一次集訓。

2016年農曆年前,他帶領團隊成員到東部露營,一方面凝聚團隊向心力,同時大家一起腦力激盪擘劃公司未來發展。他坦言,創業前對營運模式並沒有想太深,只是想讓社會大眾認識無人機的多元用途;創業後才發現,每做一件事要想三步遠,公司要永續經營就要有目標跟遠景。透過這次露營,團隊利用心智圖、SWOT等各種專案管理方式,想像未來公司的發展方向,定調以Arklab飛行學院為品牌,將無人機技術落實於科技教育領域。

「 唯有教育是不可取代的,從教育扎根推廣無人機自造課程,同時在課程裡搭配銷售零組件,教導如何從設計到組裝機體才是王道。 」張東琳說,創業早期雖然有推廣課程,主要對象是以無人機玩家或是稍具基礎的民眾,這些學員多看過相關書籍或參加無人機飛行器障礙賽等;但想要擴大目標族群,除了要針對完全沒有基礎的學員,也要降低客層年齡,因此新的教育課程是從國小學童開始,透過認識無人機原理與動手做,啟發創客精神。

開發各種教具,讓教學更活潑生動

調整營運模式後,航見科技增設教材研發組,針對國小、國中、高中職、大專與社會人士等不同年齡和程度的人設計教材與課程,並開始與各級學校接觸,開設體驗說明課程,以了解學校對於課程接受度,並藉由師生回饋經驗,調整教材內容,目前ArkLab在幾所學校已展開教學課程。

除了課程設計外,行銷上也更為多元,除了參加各種創新創業比賽、研討會、分享會外,也開始到國外參展,例如中國廣州科普營就是透過參展及網路搜尋認識ArkLab,進而使用ArkLab相關教材做課程教學。「合作夥伴主動找上門是項肯定,但也是一大挑戰。」張東琳提及,當時對方希望做課程內容與教具授權,但教材研發組正如火如荼地設計與調整各項分齡課程,也就是所有內容都還沒定案,因此必須先把課程內容標準化,諸如課程時間多長、內容要涵蓋哪些項目、配合哪些教具等。

「為了讓課程內容更生動,我們甚至設計了風洞機教具。」張東琳解釋,無人機從深度到廣度牽涉到電子、電機、機械與設計不同領域,完整的課程從程式設計、組裝到應用等。為了讓國小學生了解空氣動力學,特別設計風動機幫助學生認識風力與風速,透過實驗與模擬了解飛行原理。他笑著說,這就是所謂的教學相長,以前課程都是高中或大專生,對於飛行原理有初步認識,但國小生很難理解這麼深奧的原理,因此透過一次次教學,除了用更淺顯易懂的方式來解釋專有名詞與原理,更持續開發各種教具,讓教學更活潑。

做自己喜歡的事,才能突破困難勇往直前

一路走來,張東琳最有成就感的莫過於連辦的無人機飛行器障礙賽,不僅參加者越來越多,選手實力一年比一年進步,身旁更多了親友團助陣。這項競賽主要是用參賽者自行研發與組裝的飛行器,考驗駕駛者的技術與機體性能,起飛後要通過數道障礙關卡,通過越多障礙的人可以獲得越高的分數,參賽者必須想辦法在最短的時間內通過最多關卡,若中途故障或掉落,就必須就地重新挑戰。

他提及,自己印象最深刻的是一位連續3年參加的高中生,第一年獨自一人參賽,之後啦啦隊人員越來越多,當機體掉落時,隊友立刻提著工具箱衝上前協助修復。在與這位參賽者聊天後才知道,這項比賽不僅影響他的大學志願選填,也讓家人對飛行器有所認識。

隨著ArkLab課程越來越多元化,張東琳下一步規劃以航見科技為主軸,研發另一款無人機,以及開發無人機工業級設備與商業應用解決方案,未來還計劃進軍新加坡與日本市場。

張東琳直言,創業不容易,因此要做自己喜歡的事,否則遇到困難就沒有支撐下去的動力。資金固然重要,但若把拿到投資視為最大目標,則容易失敗。相對來說,人才比資金更重要,因此要找到理念相同、可以休戚與共的夥伴,一起度過各種難關。

感謝TYC 青年創世代 NO.7-薛雅菁作者報導,原文網址→https://meet.bnext.com.tw/articles/view/42904